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知青岁月 | 麦花香里的青春之歌

来源:青春岁月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3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,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,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,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…… 夏收时节,雷雨特多,无论是收割,还是打场,天气再热人们也盼望

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,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,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,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……

夏收时节,雷雨特多,无论是收割,还是打场,天气再热人们也盼望着晴天。这时的雷雨往往来得很突然,也很凶猛,刚才还是晴天,不一会儿就飘来一块乌云,过不了几分钟就狂风大作、雷电交加,雷雨说来就来。有时,雷雨伴有冰雹。在乡下有“虎口夺食”的说法。恶劣的环境,艰苦的劳动,年青的人总在用不同的形式,来缓解一时心中的苦闷和疲劳。在那皎洁的月光下,在那脱粒机的轰鸣声里,不时传出那首不知唱过多少遍的歌:

歌声承载的历史只虽是只鳞片爪,但是可管窥一斑。更关键的是,历史往往不只是历史,还可能是未来。唱着这些歌,人们似乎看到了未来;似乎看到了爬满青苔、百年屹立不倒的知青老屋;似乎看见高高麦垛上细碎的月光。于是我带着这些歌,带着人们最爱的这些歌,走向我不知还会摔多少跟头的路,开始我的生活,因为我始终坚信:生活——因歌声而精彩。

在打麦场高高的麦垛旁,闻着麦花的清香,迎着轻浮的山风,伴着欢快的口琴声,歌曲更觉优美抒情,那诗一般的语言,描绘情景交融的美丽画面,给人以美的熏陶。

我爱祖国大草原,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,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。歌,其实是我们心灵的共鸣,歌声伴随我们而成长,给我们勇气和支持,让我们在困难年面前绝不放弃。耕田、播种、放牛、养猪、种菜,烧火做饭,从不成熟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,脚下的路越走越稳,知青点的副业搞得好,生活也改善的好,成为全区知青先进单位。那情景还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。

文 | 冯彦伟

70年代末,我高中毕业后在当地的一个建筑单位干了两个月的临时工。要去掉“临时”谋的正名,料想也只有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。于是,便到父母所在的单位报了名,时间不长就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。

麦花飘香时节,回到别了四十多年的知青点——临淄皇城。

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

本来,这次回乡,是抱着怀念的心绪而来,也希望能找一点当年插队时激情燃烧的踪迹的。可是,当年的知青大院早已建成了文化大院,知青屋也翻盖起了高楼大厦,知青田建起了果蔬大硼,就连村头的标语墙,也装上了电子屏幕,不停地滚动着文明建设的标语口号。的确,留下的也只有回忆了。

往往,感人的歌声带给人们的是鼓舞和勇气,打开的是一扇美妙的窗口,留下的是长远的记忆。歌曲《我爱祖国的大草原》是一位下乡知青在狂风呼叫的蒙古包里,写下的美好诗句,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极大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,也表达出下乡青年“扎根农村干革命”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”“广阔天地炼红心”的心态。

临淄区的皇城,距家大约80公里,从地理上说,也就是家门口。但是,交通不便,虽路程不远,却要乘公交或火车倒几次才能到达,使得我们有远离家乡的感觉。特别是夏收季节。夏收是农村一年当中最苦最累的时节。天气热地气湿,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景象。小麦熟了,田野里一片金黄,麦浪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小麦的清香。尽管人们起早贪黑辛苦的忙碌着,脸上却带着丰收的喜悦,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。最紧张的时候,天刚蒙蒙亮就出工,吃在田间地头。打场是又累又脏的活。扬场时,麦芒、尘土随风飘扬,汗水一淌,蓬头垢面,麦芒落到衣服里,针扎一般,很不是滋味。苦点累点并不可怕,怕的是雷雨天气。

回想那时的经历,当再次站在曾经的田间地头时,也只有回归的历史,也只有承载着那段知青生活的歌声回荡在耳畔。那时的歌并不是很多,嚷嚷上口的不过那么几首,却反映了当时的知青生活,表达了不同的情结。

站在乡村的旷野间,微风过处,飘来阵阵麦花的清香,一阵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。我所记得的乡村完全改变了模样,几乎刷新了所有的景致。但要我记起他的过去,说出他的变化来,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留影,只有村支书田间地头常说的那段口头语,还真真切切地在脑子里回味着: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,喝牛奶,吃面包。”这在当时,的确是乡下人一种奢侈的梦想,一种感到十分遥远的梦想。有梦想才有未来。现在看来,为了脱贫攻坚,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,人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,更重要的是成就了看似笑谈的美好愿景。老支书指着眼前的景致,津津乐道地讲述着许许多多乡村脱贫攻坚的故事……

文章来源:《青春岁月》 网址: http://www.qcsy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531/1306.html



上一篇:青春已逝,感情不老——读《难忘那激情燃烧的
下一篇:恪尽职守担当敬业勤勤恳恳一心为民--记用青春激

青春岁月投稿 | 青春岁月编辑部| 青春岁月版面费 | 青春岁月论文发表 | 青春岁月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青春岁月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